返回

重生朱由检,再造大明巅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九十五章 偶遇番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哪里有太平的时候哟,”茶摊老板在灶台后接话道:“你们不是本地人?这么乱的世道,就你们仨,也敢出来?”

    老板又看了一眼外头的骡车,摇了摇头,“第一次出远门?就是有钱也不能坐车,还得靠两条腿来得安全!”

    “想出门做点生意!”朱由检开口简单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老板又哼笑了一声,摇了摇头,“那你们可当心些,最近啊,流贼是少了,鞑子也没大动静,所以啊,小老儿也敢出来摆个摊儿,赚几个铜板,可你们再朝北就不一定喽,鞑子入关,还没走呐!”

    “不是说陛下要议和了吗?既然要议和,鞑子该安生些才好,他们就不怕济南城里那几位,给陛下杀了?”朱由检装作一副懵懂的样子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你们没听说?”小二问道。

    “听说什么?”朱由检这一路过来,没见着几个人,自然是听说不了什么事。

    “鞑子要议和,可是指名了要陛下去,可听闻京师中啊,陛下装病,连早朝都交给太子了,哼,要我说呀,陛下不去,这和谈呀,成不了,迟早还得打!”

    朱由检闻言一惊,当即问道:“京师中的事你们怎么知道?还陛下装病?就不能是谣言?”

    小二摇了摇头,“真真假假的我也不知道,最近来往的人都是这么说的,谁知道呢?反正咱们的皇帝陛下从来没出过京师,不敢去也是正常,谁让那鞑子皇帝这么厉害呢,对吧!”

    小二说着,将两壶茶放在桌上,又拿来三个茶碗,“请慢用!”

    朱由检不再言语,说自己装病,定然是京师的人,可要传给谁听?目的又是什么呢?

    诋毁自己?动摇军心。民心?

    还是为了逼自己出京去和谈?

    皇帝沉默不说话,王家栋伸手,用滚烫的茶水冲洗了下茶碗,才倒了一碗放在朱由检身前,“老爷,喝茶!”

    小二撇了撇嘴,嘀咕道:“茶碗都是干净的,您可真讲究!”

    此时,茶摊老板也将刚烤好的三个饼端了上来,焦香味瞬间在茶摊中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“刚烤好的,诸位趁热吃!”老板说完,朝小二瞪了一眼,意思是就算贵拿茶来擦桌子擦椅子,都随他们去。

    反正只要能给钱就成!

    “拿去给他们分了!”老板又吩咐小二将剩下的饼端出去,短暂的一阵欢欣过后,只余下啃饼的声音。

    香味飘散,另一桌的人频频回头,更是口水如流,可他们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,从包袱中取出自己的干粮来吃。

    “唉,我可再不想吃这玩意儿了,这几日吃得,我心口都不舒服!”其中一人看着眼前的干粮,皱着眉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不吃就饿死,还是吃吧!”另一人说完,就着茶水吃了起来。

    朱由检的位子正对着他们,此时见他们手中干粮,眼睛一亮,也忘了正想着的事,倏地起身走了过去,“兄台,这位兄台,你们吃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方正化和王家栋见皇帝跑了,自然起身跟了上去,还以为皇帝是发现了什么,却见他盯着人家手中一个红红、圆圆的食物问着,顿时觉得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“这个?”那人看了眼自己手中的干粮,“这叫番薯,是咱们南边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番薯?南边?”朱由检心脏“扑通扑通”狂跳,番薯是在明末传入的中国,可具体是什么时候,传到了哪里,史籍上也众说纷纭,他本想着日后要让锦衣卫好好去查一查,却没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茶摊上见到了。

    番薯大范围种植,是在清朝了,可救活了多少人啊!

    要是现在就能将其传播开去,就会将小冰河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弱,也能让更多的百姓得以活命。

    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,朱由检看着眼前的番薯,这个上辈子自己压根不喜欢吃的东西,如今可却是个宝贝呀!

    “是啊,顶饱,就是不大好吃!”那人又道。

    “小二,上三个饼,不,六个!”朱由检回身朝小二喊道,继而毫不气得坐了下来,“我请你们吃饼,你们告诉我,这番薯是怎么种的?”

    方正化和王家栋本以为皇帝是见到了稀罕的东西,可听这话,皇帝反而是对怎么种这东西比较感兴趣。

    怎么着,陛下又想干什么呢?

    天可不早了,再耽搁下去,怕是夜里赶不上宿头了,这天寒地冻的,要去哪里过夜。

    很快,六个饼上了桌,那三人见这老爷也没坏心,不过就是问几个问题,反正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秘密,一人吃了一个饼之后才开口道:

    “我们是南边来的,福建,万历帝时,咱们那有个人出海做生意,将这东西偷偷带了回来,然后偷摸着给种出来了,这东西好养活,灾年也能活,咱们那儿就都种,就是一开始长得小,也不好吃。”一人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,后来,徐老爷看中了,研究这个,再结出的番薯就大了很多,味道也比原来好了,徐老爷就想献给陛下,说北边庄稼不够吃,种了这个

第九十五章 偶遇番薯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